從一個高考落榜生到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再到百億級集團的副總經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創新,已經融進了他的血脈,產品質量提升是他永恒的追求。
也許誰也不會相信,一個科研成果累累、榮譽獎項滿身的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技術副總經理,曾經是溧陽縣城一名普通高考落榜生。如今,王松明已是一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用實際行動創造出了永恒的價值。
圓夢,靠勤奮
1983年,王松明參加高考落榜。與其他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一樣,他感到非常失落。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王松明被當時的溧陽重點企業江蘇溧陽電線廠錄用,成為一名產業工人。
剛進廠,王松明就被分配到最艱苦的車間工作,學習混橡工藝制作。凡是做過這項工作的人,沒有一個不說“這活兒太苦了”。可王松明卻不怕吃苦,他珍惜這個崗位,干得特別認真。
有一天,廠長丁山華下班后去車間走了一圈兒。他看到一個小伙子正趴在機床上搞混橡,漂浮的石墨把這個小伙子的頭臉都染黑了,只看清兩顆明亮的眼睛。
“怎么這么晚還不下班?”丁山華問。
小伙子抹了抹嘴:“報告廠長,我正琢磨熟悉混橡的全套流程呢。”
這人正是王松明。憑著吃苦耐勞與勤于鉆研,王松明很快走上技術崗位,并被派送到哈爾濱理工大學深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企業愛才,讓王松明也圓了大學夢。他十分珍惜這次機會,暗暗告誡自己,要以優異而不是良好的成績報答知遇之恩,為企業實現技術進步。
學成回來后,王松明更加刻苦地研究技術,時刻關注最新產品。他知道,市場瞬息萬變,創新沒有止境,唯有不斷進步,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每天潛心學習與研究,成了王松明的一種習慣。
發展,靠積累
1996年以前,上上集團的一項重要業務就是開發生產礦用電纜。當時,技術條件差,為了測試產品使用情況,技術員要到全國各地礦區下井實地查看。
集團資深工程師談建偉回憶,他曾和王松明一起下過兩次井,每次單程就要走4到5個鐘頭。早上下去,傍晚才能上來。況且井下情況很復雜,穿著長筒雨靴在漆黑的巷道里摸索很危險,然而,王松明每次都是主動搶著下井測試。
電纜材料配方測試,是研制符合不同要求材料的重要途徑。王松明曾創造過一天27次配方測試的紀錄,而每次配方試驗一般不少于15分鐘。
一位年輕技術員至今還保存著一批技術資料。這是王松明留下的法國、美國等國家的技術資料。王松明在上面寫滿了注腳和批注,有問題,也有技術分析,還有翻譯解釋等,都是王松明利用休息時間完成的。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核電裝備還過度依賴進口。王松明暗下決心,要在核電纜領域打破這種格局。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突破國外的技術壟斷,維護我國的核電安全”。
從此,王松明帶領科研團隊,走上了艱難的技術創新之路。數不清的問題要解決,數不清的難點要攻克,有時甚至為了一個小問題,也要加班到深夜。王松明無怨無悔,甚至樂在其中。也正因如此,他和團隊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功:
攻克世界首堆三代核電AP1000殼內電纜的核心技術;
研發的輻照交聯、化學交聯、硅烷交聯技術產品,成為企業的支柱產品;
開發的云母帶/XLPE復合絕緣耐火電纜、各類阻燃電纜、低煙無鹵阻燃系列電纜、核電站用IE級K3類系列電纜、機場助航燈光電纜等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13項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我國首批K1類核電纜在上上集團研發制造成功。
多年的經驗和成績,讓王松明成了國內公認的技術權威,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聘請為全國電線電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同時還擔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線電纜材料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電力電纜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特種電纜制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組成員等職務。
創新,靠毅力
創新是發展的主題。上上集團施的是“精、細、特、外”戰略。2006年,上上集團邁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也是從這一年起,王松明與檢驗檢疫人走得越來越近。慢慢地,王松明成了檢驗檢疫法律法規、進口國技術法規等方面的專家。在他眼里,“質量永遠是企業的生命。跨出國門,產品質量代表的是國家聲譽”。
為此,創新、提升和發展就成了上上集團追求的主題。在王松明的帶領下,上上集團從年出口額250萬美元發展到6500萬美元,只用了8年時間。其間,無任何質量投訴和質量索賠情況。
2010年,我國擬發展三代核電AP1000項目。其系統設計要求非常高也非常苛刻,目前國際上尚無滿足要求的殼內電纜。在美國企業中標后又無奈放棄的形勢下,上上集團卻選擇了迎難而上。王松明帶領同志們出色地完成了設計、研發和試制。如今,上上集團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生產三類核電殼內電纜的企業,靠的是眾志成城的勇氣,憑的是堅韌不拔的毅力。
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幫扶下,上上集團先后獲得江蘇質量誠信企業、中國質量誠信企業、出口工業企業分類管理一類企業、檢驗檢疫放行綠色通道企業等諸多的榮譽。王松明先后獲得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質量管理突出貢獻獎、江蘇省技術創新先進工作者、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等榮譽。
在王松明的指引下,上上集團的目光永遠朝著產品質量提升而努力,技術中心成為全國重點技術中心等,都為質量提升做著鋪墊,目前全體上上集團人正在按照既定目標,向出口免驗這個出口產品質量保證的最高榮譽發起沖鋒……
王松明始終把丁山華當成自己的伯樂,把上上集團當成自己成長的搖籃,把科研團隊當成自己前進的力量。因此,當一家大企業給他開出優厚條件:安排不低于現在的職務,3倍于現在的年薪的時候,王松明真誠相告:“沒有上上的培育,就沒有我的今天,如果這山望著那山高,一朝得志跳龍門,豈非違背了信義做人的根本?”
如今,創新已經融入到上上集團科研團隊每一個成員的血脈中;王松明的精神,也成為激勵上上集團3000多名員工前進的動力。(李金堂 常金波 魯亞萍)